aig保险(美国友邦是如日中天?)

2023-03-20T14:26:17

“AIG returns to its roots.”

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年报以黄色的标题,骄傲地书写道。这一年9月25日,AIG的全资子公司友邦保险(AIA)在中国获得一纸牌照。当年12月11日其上海分公司开业,营运资金1210万美元,办公室设在南京西路1376号上海商城5楼,总经理徐正广。

尘封50多年之后,友邦打破了中国内地寿险市场的坚冰。友邦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一家在中国开业的外国保险公司,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独资性质的外资寿险公司。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AIG独享这份“特权”。

回归者友邦却激起了异见。

人保内部曾经撰写一个报告认为“(开放)时机不成熟”。1993年,全国人大会议时,时任人保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何静芝还上书高层,建言寿险开放只能采取合资形式,因为“中国人的养老钱怎么能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另外一层意思,何并没有说出口,这就是担心国内的保险行业竞争不过外国保险公司。

但是,决策层却站得更高。

1992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保险行业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我们得让外资进来,带着他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当然你得让人家进来后有钱赚,有甜头,人家才会来。当然也有人说,那是中央的一个政治决定。

这场争论结局如何其实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中国商业保险市场的大门就此徐徐打开。虽然自AIA之后,再无一张独资寿险牌照批出,但是合资寿险公司却喷涌而出,成为外资挺进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

开放10余年后回头看,风景自然不同。何静芝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尝试外资独资的模式,一则事实证明了中资公司的学习能力,二则可以让外资不变形地引入自己特色的东西,不要一合资之后就走样了。

开放之初,市场可没有如此坦然。

彼时,友邦就是一头狼,而且是突然闯入羊群的野狼。它引入的寿险个人营销,锋利无比,开启了中国保险营销的一个新时代。这成为当年影响中国保险行业的最大事件。10余年过去之后,这样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

很多人的印象中,友邦是一家美国公司,这种认识其实有偏差。友邦是一家发家,并发展于亚洲的公司。友邦是AIG的全资附属子公司,但是其注册地并不在美国,而在百慕大。值得一提的是,百慕大成为保险公司的天堂,是因为限制少,资本要求也接近最低。目前为止,大约有1600家保险公司注册于此地,当地居民中,每40位中就有一位保险从业者。

不过,友邦对于AIG极为重要。

AIG旗下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财险、寿险与退休金业务、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其中保险业务尤为重要。

寿险和退休金业务板块中,2007年,美国以外的客户占AIG人寿保险和退休服务保费收入的79%。2007年来自海外的人寿保险和退休服务保费收入为266亿美元,是美国国内70.3亿美元保费收入的3倍多,在海外的保费中有142.1亿美元来自亚洲。

对于友邦而言,阔别近50年之后,回到上海有特别的意义——这块长江下游的三角地是其创始人科尼利厄斯·范德·史带(Cornelius Vander Starr)的发迹之地。

史带开拓了美国友邦的事业,但是真正让友邦如日中天的却是另外一位强人——格林伯格。史带晚年所做两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钦定格林伯格(Maurice R.Greenberg)接班;另外一件则是将个人之全部财产捐赠史带基金会(Starr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