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淮南子(女娲“补天”二三事)

2023-05-10T00:22:38

女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话人物。她被传为炎帝与女娲氏的女儿,具有人身蛇尾的形象,是华夏民族的共同母亲。在传说中,女娲的功绩之一就是“补天”。而《淮南子》中关于女娲和“补天”的故事则更为详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女娲“补天”二三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淮南子(女娲“补天”二三事)

据《淮南子·天文训》所述,洪荒时期,天地混沌,天地火气为阳,天地泥水为阴,阴阳未分,天与地昏迷不清。女娲发愁,思考破题,定计取四山之石研磨成细沙,溶于五色毛羽之血,拳握于手中,顺法击碎,化成大小不一的五彩石块。女娲拾起这五彩石块,抛向天空,其中一个正好卡在离地面极高的石缝里,天缺才得封闭,人间和天上才真正隔开。由此,神、仙、人、鬼四境分居于不同的空间。

而后来,因为不知什么原因,打破天缺的代表北斗七星的七颗璇玑星失去了自己本来应该在的位置,飞到了地下深处。这样一来,地上的生灵就开始遭受无边的灾难,于是女娲再出奇计,为了拯救世间万物于水深火热之中,绕筋为绳,采纲为线,将天上的五彩神石一块一块地凿成方形石板,再用这些石板桥接缺口,以挽救人间危机。

女娲“补天”的意义

女娲补天淮南子(女娲“补天”二三事)

女娲“补天”的传说不仅仅是一则神话故事,更是道家玄理的体现。在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中,阴阳是宇宙的基本对立统一的原则,而“五行”说则是宇宙事物的基本分类。而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女娲所采用的方式,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相生”的原理。通过石绳、石板等“实物”的构造方式,以实现上天与人间物资联系,《淮南子》中称其为“通天理气”。这种思想体系,也被道家称为“道、法、术、器”的阐发,极富哲学意义。

女娲的地位与影响

女娲补天淮南子(女娲“补天”二三事)

女娲的地位在中国神话体系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女娲是神话形象,更是华夏儒教中的文化现象。尤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女娲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中华儒教文化中的最高价值追求。而《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故事,则在历史上对数代的中国哲学家与思想家的思维方式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辨的体现。

结语

女娲补天淮南子(女娲“补天”二三事)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极富传奇感的故事。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推移,女娲“补天”的意义更加深远,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用以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我们在品读这种文化符号的过程中,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挖掘哲学、道德和文化层面的含义。这样的思考方式,显然也是古老文化的一种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