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年号(武则天的年号是如何影响李治的?)

2023-04-03T12:07:19

年号,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区别前任,而设定的纪年名号。这项制度并非生来就有,我国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年号叫做建元,他的发明人是汉武帝刘彻。按照道理说,应该是一任皇帝一个年号,但也有例外,有时遇到大事小情,统治者也会用改年号的方式来纪念(就像我国的特定时期,涌现出不少叫某国庆,某建军的),然而遇到不顺的年份,他们也会通过改名来祈求转运(有曾用名的你,是为什么改的名呢?)。

唐朝历经了近三百年的寒暑,一把手只有不到三十人,但他们的年号却有近八十个,其中李渊、李世民等人仅有一个,唐玄宗有三个,而武则天夫妻俩,竟然各自拥有多达14个年号,在这些年号的背后,又昭示(隐藏)着什么呢?


一样的数字,不一样的意思

骆驼上学时,宿舍里的室友,曾经经常念叨一句话“下雨天不打伞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无伞可打,一种是有伞不打,无伞不打的人是无奈,有伞不打的人是境界(装2)”。对仅用有一个年号的唐朝帝王来说,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年号看得比较轻,有什么事都自己扛,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年号上,这里面的杰出代表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这两个人在位时,并非风平浪静。


第二种情况是,历史根本就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群不幸的统治者主要有:唐殇帝李重茂,他仅当了两个月的临时工,就被辞退了;唐顺宗李诵,他当了26年的皇太子,长期处于尴尬的地位,这让他身心俱疲,在他继位之前,他的身体已如朽木了。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夫妇,虽然都各自拥有14个年号,但是骆驼认为,这里面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武则天。因为李治是一个性格比较懦弱的人,李世民就曾“怀疑(他)意志软弱,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剑桥中国隋唐史》),打算把他给换掉,但是他舅舅长孙无忌一直坚持,李世民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这里面包含个人能力和背后靠山),只好作罢。


武则天在李治的第二个年号(显庆)时,就已经当上了后宫之主,并把反对立她为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全给解雇了。当然这里面还涉及李治和这些元老的矛盾,并不单纯是因为立后。但却足以说明,武则天已经开始影响李治。从武则天三天两头换年号来看,李治后期频繁更换年号,极有可能是因为武则天的影响。而武则天的年号的多变,应该完全是她自己所主导的。(这和性别有关?)

年号虽然字不多,但简约不简单

抛开数字,我们再来回归年号本身,年号的构成,一般都是一个词两个字。当然也有例外,例外来源于武则天,她曾经用过三个四个字的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和万岁通天。(这和性别无关?)虽然年号的字数都不多,但是内涵却非常讲究。


李渊的年号叫“ 武德 ”。李渊当初在晋阳起兵时,打出的口号是“ 匡复隋室 ”,也就是说,他起兵的目的(给别人说的目的,不是他自己想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翻隋杨,而是“ 废昏立明 ”。所以他称帝后的年号,向世人表达的意思也应该是,以武止武(武:止戈),凭借武力早点结束纷争,还太平于天下。


李世民的年号叫“ 贞观 ”。李世民并不是李渊的法定继承人,他的上位,完全是通过玄武门事变,硬抢的名额。所以李世民对于自己帝位的正统,一直很在意。他曾经通过影响过史书的编写,来解释自己当上皇帝的合理性,例如当时很多史料都曾记载,李渊很昏庸,李建成很无能,太原起义是他的功劳,征战天下也是他的功劳,李渊禅位给他,也是李渊心甘情愿。而他的年号,则可以翻译为“ 正大光明 ”(呵呵)。


李治的第一个年号叫“ 永徽 ”,可以理解为“永远美好(光明)”,因为有贞观盛世的珠玉在前,李治又是一个没什么雄心大志的人,所以他很希望自己能“继往”,“开来”对他要求就有点高了,虽然他在位其间,唐朝的疆域,科举都得到了发展,但是骆驼认为,他这是沾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光,享了手底下一帮前朝旧臣的福。(他自己的努力,虽然不能忽略,但真不太大)


武则天的第一个年号叫“ 天授 ”。武则天能当上一代女皇,走的也不是寻常路,她不光夺了老李家的江山,还开了女性当一国之君的先河。这两条在当时,都面临着极大的舆论压力。所以武则天当时做了很多“ 危机公关 ”,比如让各地官员献个祥瑞,让自己的心腹薛怀义,推广《大云经》(据说这部经里有女性登基成佛的先例),她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向世人表明:我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我当一把手,是可以的。


李隆基的第一个年号叫“ 先天 ”。李隆基的位子得自唐睿宗李旦,是李旦主动把帝位禅让给李隆基的。李旦为什么这么高风亮节呢?因为当时朝中有两股势力,一方是太平公主,一方是太子李隆基。两方一直明争暗斗,李旦害怕自己不得善终,于是一咬牙,就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这个“ 先天 ”的年号,有着预见之意,所以骆驼认为这个年号应该出自李旦之手。这从李隆基上位,一摆平太平公主,就把年号改为“ 开元 ”,也能看出一二。

不是结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