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暗示自己?)

2023-03-29T11:45:49

所谓暗示主要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而个体会在无意之间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

自暗示指的是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去照镜子,这个时候有人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太好,并且觉得上眼险浮肿,如果刚好是咋晚睡眠质量不佳,这时马上就产生不快的感觉,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于是认为自己不能上班了,需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刚好相反,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造成精神萎靡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只要到户外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经过休整后精神就慢慢振作起来,最后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是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例如在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加上是正午时分,士兵们都口千舌燥。曹操见此情景,思考片刻后大声对士兵说:“少安毋翼,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加快步伐。

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目的是用来鼓舞士气。曹操的暗示是起积极作用的,但现在有些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暗示却是简单粗暴的消极状态,如此一来,效果自然不佳。

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暗示,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因素主要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主观的决定和判断,在生活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非常“自我”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想法”的人。但人不是万能的,没有绝对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所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所以说“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在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暗示效应在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及想法,影响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中,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就好比刚学话的小孩子,只要大人说什么,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们也会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接受自己喜欢、软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与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当然,这都是暗示作用积极的一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此时只能起到“自我”和“主见”补充与辅助的作用。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来说就像是如虎添翼。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十分优秀,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你能行,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得冠军!”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 如果没有恩师的正面暗示,也许,这名运动员的成绩就不会这么理想。

暗示除了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当然也会有比较消极的一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受害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将暗示效应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恰当得体,要远离暗示的消极作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