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023-04-04T12:21:5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按照分类发展要求,锚定高水平技能型大学发展定位,积极申办职业本科教育,全面推进“三融”,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育人成效和服务能力,奋力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局面。

“大师谈职教”——技术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

创新职普融通 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创新职业启蒙教育。 学校积极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面向中小学生创新性开展“小小工匠”“小小工程师”等职业启蒙教育,多维度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融通,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助力职业教育体系向前延伸,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选择。

开展贯通式人才培养。 自2015年起,学校率先启动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3+2”贯通培养改革试验,与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合作,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为推进职普融通、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进行了有效探索。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 学校将与经开区管委会共同策划,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中芯国际、集创北方、国药集团等20余家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头部企业,共同建设集成电路市域产教联合体和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构建“高职—职教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纵向打通职普融通的新通道。

学校奔驰订单班毕业生巩森,现为北京奔驰首席技师


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城教融合发展机制。 学校建立由市教委、经开区以及行业企业组成的理事会,成立由153家单位组成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出台产业学院建设等一揽子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与经开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属地出台《关于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等文件,逐步形成了多元参与、内外协同的产城教融合发展机制。

满足区校企岗位对接需求。 学校聚焦经开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焦行业企业用人岗位需求,坚持专业对接产业,深度融入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坚持育人对接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坚持学业对接就业,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技能供给和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以北京奔驰为例,30%首席技师、40%一线班组长均为学校毕业生。

学校与集创北方共建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

发挥育研训服务社会优势。 在服务企业成长、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建立“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多个中试基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搭建北京市安全生产教育基地、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向经开区居民开放“两馆一场”,把职业技能和志愿服务送进社区,服务学习型亦庄新城建设。


探索科教融汇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依托产业建设专业。 学校依托经开区“4+2+1”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整体打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服务、药品生物技术、飞机及空港设备维修、数字化国际商贸服务、艺术设计等7个高水平专业群,力促专业建设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

学校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举办定制化培训

联合企业打造平台。 学校联合经开区企业,共同打造“北京亦庄药品生物技术工程师学院”等科研育人平台,组建“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在校学生”研发团队和“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活动小组,开发融入企业新技术的特色课程,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互相渗透,将学生创新实践、教师科学研究和企业成果孵化融为一体。

汇聚资源推动创新。 学校以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契机,广泛挖掘和汇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积极建设开放型实践中心,依托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真实生产线等,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共同解决行业企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学校与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

下一步,学校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奋斗的姿态,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紧紧抓住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宝贵机遇,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在建设高水平技能型大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为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