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资料(北京颐和园的建设)

2023-04-15T15:01:06

在京2年去过2次颐和园,第一次去是在暑假人山人海,去哪都排队草草逛了一圈就回来了。清明假期是第二次去颐和园,疫情影响颐和园限流,人数不多。我们到达时间也比较早,感受到了皇家的园林的春季之美。对颐和园激起了兴趣,于是这两天看了不少颐和园资料,看完才了解到颐和园历史以及人文思想下景观园林设计,视野又打开了许多。你知道颐和园建园之前古代网红郊游地么?一起了解最美皇家原来颐和园的历史把!一起做个有文化的旅人!

一、建园以前·京郊网红风景名胜区

北京的西北郊,素称“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连绵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好像屏障一样远远拱列于这个平原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 玉泉山 万寿山 。附近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实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

元代, 万寿山叫做瓮山 ,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明代,瓮山泊改称“西湖 ”。这时候,玉泉山、瓮山、西湖之间山水联属,三者在景观上互为借资的关系十分密切。玉泉山的山形轮廓秀美清丽,故时人多以玉泉与西湖并称。至于瓮山,山形比较呆板而又是一座“土赤濆,童童无草木”的秃山,也就不大受到游人的重视。明代朱棣迁都北京,漕运重开,修建水利。 修筑了西湖堤,西湖水位得以稳定,周围受灌溉之利而广开水田。湖中遍植 荷、蒲、菱、茭 之类的水生植物,犹以 荷花最盛 。沿湖堤岸上 垂柳回抱 、柔枝低拂,衬托着远处的 层峦叠翠 。沙禽水鸟出没于天光云影中,环湖十寺掩映在绿荫潋滟间,更增益绮丽风光之点缀,试看当时文人笔下的西湖所呈现的那一派北国江南的景观

沈德潜《西湖堤散步诗》有句云:“ 闲游宛似苏堤畔,欲向桥边问酒罏” ,甚至以此西湖而直接比拟于杭州西湖了。当时的好事者也摹仿杭州的“西湖十景”来命名北京的西湖十景:“泉液流珠”、“湖水铺玉”、“平沙落雁”、“浅涧立鸥”、“葭白”、“莲红坠雨”、“秋波澄碧”、‘明浪流光”、“洞积春云”、“壁翻晓照”。


颐和园西堤


绮丽的天然风景再加上寺庙、园林、村舍的点染,西湖遂成为京郊的著名游览胜地,获得了“ 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观” 的美誉。春秋佳日, 游者熙熙攘攘 ,每年 四月,京师居民例必举行游湖盛会,夏天荷花盛开,西湖游人更多

清初,西湖瓮山的情形大致和明代差不多。不过寺庙、园林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倾圮,有的处于半荒废状态,远不如当年之盛况了。

二、清漪园时期

乾隆九年(1744年),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御 苑圆明园扩建工程告一段落,乾隆皇帝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文中夸耀这座园林规模如何宏伟,园景如何绮丽,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暗示自己不再建国,并且明白告诫“后世子孙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然而,事隔不久,另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又在圆明园的西面破土动工了。

乾隆之所以甘冒自食其言的非议而兴建清漪园,享用园林之乐作为奢靡生活主要内容,他有什么不能不建的原因呢?

西北郊先已建成的诸园之中,圆明、畅春均为平地造园,虽然以写意的手法缩移摹拟江南水乡风致的千姿百态而作集锦式的大幅度展开,毕竟由于 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础,并不能完全予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香山静宜园是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而兼有小型水景之胜,但缺少开阔的大水面。唯独西湖是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它与瓮山所形成的北山南湖的地貌结构,不仅有良好的朝向,气度也十分开阔,如果加以适当的改造则可以成为 天然山水园的理想建园基址 ,且清漪园离他居住的圆明园和皇太后居住的畅春园都很近,又介于圆明园与静明园之间,与后者有水路可通,往返十分方便。此四者若在规划上贯联起来,即能构成一个功能关系密切,景观又可以互为借资的整体——一个包含着平地园、山地团、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 可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对于这一点,乾隆是能够理解并早有瞩意的,此其一。


清漪园(即现在的颐和园)的核心位置


其次,圆明、畅春、静宜、静明诸园都是在上代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规划设计不免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既定格局的限制,牵就拘碍的情况在所难免。而 瓮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则可以完全按照弘历的意图加以改造,园林的规划建设也能够按照他的想法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颐和园的湖色山光


颐和园昆明湖为天然湖泊,非人造湖


这两点,大概就是乾隆所以继圆明诸园建成之后,”又复在瓮山西湖兴建清漪园的真正原因。

既然自食其言而不惜再耗国家另建新园,势必要寻找适当的借口以便杜绝朝野的清议。当时,正好有两件与瓮山西湖有关的事情促成了乾隆建园愿望的实现。

第一件事情是建佛寺为母后六十祝寿。

第二件事情是西北部水系的整 理。

乾隆十五年( 1750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在易名万寿山的同一份上谕中正式宣布 易西湖之名为“昆明湖”

西北郊的水系经过这一番规模浩大的整治之后,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样一个可以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这个供水系统圆满地解决了大运河上源的接济,提供了农田灌溉和园林用水,开辟了从西直门直达玉泉山的水上游览路线,同时也为清漪园的建设作出先期的地形整治。

以上所述,大抵就是清漪园基址的地形整治的梗概。

一百零一处建筑中, 八十处建成于乾隆十五年到十九年这四年间 。乾隆二十年以后建成的只有二十一处,而且绝大部分是在万寿山后山。这个情况亦足以说明 清漪园建设工程的计划性和一贯性。

与园林建设同时,还进行全面绿化,改变了原瓮山“童童无草木”的面貌。原西湖一带向以垂柳荷花之盛著称,清漪园保留了这个特色,在沿湖的堤岸增植柳树,湖中的大部分水面广莳荷花。


改造后植物茂盛的万寿山


颐和园夏天的荷花

绿柳夏荷


清漪园水面辽阔,专供帝、后作水上游览的御舟先后建造了“镜中游”、“芙蓉脑、“万荷舟”、“锦浪飞鹿”、“澄虚”、‘憬龙舟”、‘祥莲艇”、‘喜龙舟”等。大型的“喜龙舟”船身长十三丈五尺,中宽三丈三尺,装修陈设极其豪华。此外,还有备膳船、运水船、茶船以及各种运输板船一共二十八只。

玉河和长河亦按照水上游览航道的要求加以规划。沿长河建置一系列的码头和点景的殿宇、园林,乾隆十六年( 1751年)秋天正式通航。此后,弘历往返于清漪园和北京大内之间,就经常使用这条水路。西直门外高亮桥畔的“绮虹堂”是水路和陆路的中转站,从这里可以一直乘船到达玉泉山静明园的东门。而 长河--昆明湖--玉河--玉泉山 这条供水体系,也就成为当年北京西北郊的一条长达 12公里 的 皇家专用水上游览线。

清漪园的宫墙仅修筑在东、西两座城关之间,东起文昌阁城关,往北折而西,绕过万寿山北麓的后湖北岸,到如意门再折而南,止于西面的“宿云檐”城关。昆明湖的东、南、西沿岸均不设宫墙,园内园外联成一片。因此,难于定出园林占地的确切面积,大体说来包括宫墙以内及昆明湖沿岸地段约为295公顷。

清漪园总共有二百余人分别管理万寿山山前、山后和昆明湖的十三个区段。包括园丁、花匠、木匠、瓦匠、裱匠、搭彩匠、船只管理、摆渡、拉纤、看守桥梁涵闸、启闭闸 门、拉安桥板、打扫堤岸码头、巡夜打更等。。

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清文宗奕泞仓皇逃往热河,十月五日、联军占项海淀镇。六日占领圆明园。第二大便开始大肆劫掠圆明、畅春、清漪、静明、静宜诸园,继而由联军统帅额尔金(Lord Elgin)下令将这些园林全部焚毁。完整存在了一百零九年的清漪园亦被付之一炬,前山中段、后山中段和东段、东宫门、南湖岛等地段毁坏尤为惨重。这些地方除了个别建筑物之外,几乎焚烧殆尽。“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这就是一代名园胜苑劫后凄凉景象的写照。

三、颐和园时期

乾隆兴建清漪园的时候,正值所谓‘乾隆盛世”,建园工程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的支持。到慈禧太后重建颐和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古老封建锁国的门户,索取割地赔款,利用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际上,中国已被迫成为列强掠夺、瓜分的对象。国内,清廷虽然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但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府各级官吏贪污腐化,到处灾疫流行,哀鸿遍野。清王朝处在这样内忧外患,民生调敞的情况下,国库再也拿不出整笔的款项来修造规模宏大的园苑了。因此就巧立名目,挪移海军建设的专款作为建园的经费。

为了把重建清漪园与办海军拉上关系,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恢复昆明湖水操。随即在“耕织图”旧址兴建“水操内学堂”,十二月十五日水操内学堂举行开学典礼。也就在这一天,在大报恩延寿守旧址上改建的排云股、德辉殿举行‘供梁”仪式,大规模的建园工程从此开始了。

恢复乾隆时代的昆明湖水操,对于建设新式海军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只不过为着掩盖园林建设的事实

据内务府光绪十三年( 1887年)开列的《万寿山已修未修齐工程清单》的记载,这一年园内已竣工的建筑物共计二十四处,约占颐和园全部建筑的三分之一。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初一载湉颁发上谕正式公布重建清漪园并易名颐和国的时候,园工实际上已进行了一年零四个月。

颐和园的修建工程在慈禧太后亲自主持下,原来打算全面恢复清漪园时期的规模,并曾命样式房绘制有关的规划设计图纸。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筹措困难,材料供应不足,不得不一再收缩;最后完全放弃后山、后湖和昆明湖西岸,而集中经营前山、宫廷区、西堤、南湖岛,并在昆明湖沿岸加筑宫墙。昆明湖水操停止后,水操内、外学堂即原耕织图、蚕神庙也就划出园去了。

按宫墙以内计算,颐和园占地面积为290公顷,比清漪园略小一些。

颐和园建成后,几乎每年的大部分时间慈禧太后都住在园内。一般是正月就带着载湉来到颐和园,直到十一月才返回紫禁城或三海。她在园内接见巨僚、处理政务、举行典仪,因而园林的性质已经改变为离宫御苑,成了与紫禁城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小小

大强

#读书、游历、实践#

小小和大强,一对设计师情侣

从设计和建筑视角去看世界,发现世界的美


#清明假期4325.4万人次出游# #网红打卡地# #北京# #释放你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