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赏析(《葵园》的文章赏析)

2023-04-04T12:48:31


考点:

1.任林举《山的意念》

2.星竹《永远的陷阱》

3.刘亮程《柴禾》

4.李沐心《葵园》

【考点研究】

一、常见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

2.谈谈你对此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4.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6.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二、文章标题的含义

1.表层义:标题的字面义、文中内容(定关键词,补要素)

何人+做何事+结果

2.深层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三、文章标题的作用

1.运用修辞方法,兼顾表现手法。

2.表明写作对象。

3.贯穿全文的线索。

4.体现主要内容,揭示情感主旨。

5.引起读者兴趣。

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考题对接】

一、任林举《山的意念》

山的意念

任林举

云雾弥漫的早晨,我站在谷底,望着四站娘山。我将以人类的名义,但以山的方式去感悟、理解这座圣山。

想雪山上当初的那滴水,用佛教的术语描述,不过也就是微微一念。但只因为这一念指向了低处,指向了大地,遇到了泥土,ー个简单的念想就逐渐变得成熟、复杂,以至于浩浩繁繁、不同寻常。

接照人的逻辑推测,山的最初一念,一定是凌厉而又无声的,最多也就是以滴滴答答的方式向下,实施着渗透或滋润。而念头,只有经过夜以继日的交织和积累,才能变成了某种念想,也才有后来的涓涓细流。念想,一旦多了起来,并经过长期的酝酿,自然又要变成大胆或复杂的想法以至于思想。于是,众水纷流,或温文尔雅,或悄然无声,或暗度陈仓,或欢呼跳跃,终于勇往直前——就算遇有深渊和悬崖也会不惜纵身一跳,大不了跌倒爬起,抛却飞瀑的虚名,重生为另一条全新的河流。

种种有形或无形的意念和思想,纷繁莫测,难以尽言,终赋成有形有态的物类,或江河,或湖泊,或沼泽……进而有草木因水而生而葳蕤蓬勃,沙棘、岩柳、红杉树等等,错落交织,如伞如盖,把山体严严地遮掩;又有诸般生灵因草木的兴盛而兴盛起来,熊猫、雪豹、岩羊、藏马鸡等等,往来穿梭,繁衍生息,演绎着生死轮回的景象与故事。

依此山盎然的生机和完美的生态推断,其背后不仅仅藏着某种意念和匠心,而且还将有更加深厚的情感和精奥的思想。如果论爱,确切的描述本应是广阔无边。山中万物,从数日内就完成了一次生死轮回的菌类,到可以千年伫立不倒的杉、柏、古乔,从根植泥土的植物到有血有肉的动物,哪一样不都是在承受着四姑娘水脉和雨露的恩泽,接受着她意味深长的祝愿!山间那些无处不在的沙树,都已经活过了几百年了,依旧气旺、心盛、精神抖擞,还能结出色泽黄艳、酸甜可ロ的沙棘果,想必就在与“四姑娘”年深月久的对望中得到感应,生命里便注满了山的意志、山的性情和山的品格。放眼苍苍茫茫的山系,仿佛一切都不出“四姑娘”的意念所及和爱之所覆。

后来,我就到了山下那片著名的枯树滩,但见成片缺枝无叶早已经失去了生命特征的四川红杉兀立水中。枯树的倒影投射到平展如镜的水面上,凄然而静美,如同一颗不言放弃的心,在苦守着往昔的生机、荣华与记忆。这景象,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这些树木的死因,是谁或什么置它们于不可逆转的死地?

想来想去,仍然是那些曾给了它们恩泽和生命的水,那些时至今日仍不肯撤去泛滥如爱的水,那也滋养,也成全,也扼杀的水。如果说,水是山的意念和情感,那么山也有昏聩和软弱的时候吗?山也会犯下人类经常犯下的过错吗?如果此山圣明,或许这就是专门为了警醒山中生灵和来此一游的人类而刻意布设的一“局”呢!

傍晩时分,云雾散尽,四姑娘山再一次裸露出她洁白的雪峰。雪峰背后,是广无际、深不见底的蓝色天空。望着那神明一样的山峰,我的心充满着莫名的欣喜和感动!

听着河水以一种近乎永恒的节奏、势无消减的激情哗啦啦地奔流,像一路的呼喊,像大声的歌唱。那湍急而又清澈的小河,我虽然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我却知道地是从四姑娘山而来。于是,我又想起了那个一直没有想明白的老问题——不停流淌的河水,它在执着地抒发或表达着什么?山,她究竟在想什么?(有删改)

1.结合全文,阐释标题内涵,并谈谈你的感悟。(6分)

二、星竹《永远的陷阱》

永远的陷阱

星竹

同样,居住在大西洋撒拉丁小岛上的丁尼族人也不劳动,他们同样过着一种较为原始的生活。他们与西布罗族人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只是他们捕猎的方法不是用胶泥,而是学蜘蛛,用一张张细细密密的粘网。他们把粘网挂在树上,鸟、猴子及树上的爬行动物便都会自投罗网。

有人怀疑,这么原始的骗局怎么还会好使?千百年来。怎么就不被识破?回答是肯定的,好使,绝对不会被识破!

如今世界上的许多诱骗,许多陷阱,还都是古老的,原始的,但却经久不衰。按说人要比动物聪明了许多。人类走到今天,早已步入了科学的时代,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被改进。但说来奇怪,当人们面临一个个原始的陷阱时,依然还会上当受骗。在这一点上,人类没有一点进步。

据心理学家和宗教界人士分析:人们只要有欲望,就不可能破解那些陷阱,包括那些最原始古老的陷阱。

现代人在许多地方虽然破解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面对生活中那些拙劣的陷阱,人们却很难破解,一再上当。说来可笑,对于世上的许多简单骗术,人与动物的智商,常常是处于一个水平的。在西布罗族人布置的陷阱上,就有一些外来者为了够到胶泥地上的猎物,也会像动物一样试探着走入泥沼,结果身陷其中。

由于人们自身的欲望缺陷,人们在面对生活的陷阱时,至今尚停留在原始的初级阶段。不去上当、不被诱惑要说起来并不复杂,因为外在的陷阱都相对简单,甚至十分原始,只要你能克制住欲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然而这却十分艰难。所以,人被诱骗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外界,而是来自内心。魔由心生,这才是你克服不了的。正因为如此,在我们面前,才会存在着永远的陷阱。

(选自2006-12-26《北京晚报》)

2.请探究文本以“永远的陷阱”为题的几层深意。(6分)

三、刘亮程《柴禾》

柴禾

刘亮程

我们搬家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注】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下来。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然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度过一个个寒冬。

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颗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自己朽掉了。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有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注】梭梭: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3.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5分)

四、李沐心《葵园》

葵园

李沐心

这块勉强可以称得上耕地的地块,处在一条东西方向的河川北岸,形状顺从了雨季河流的切割。看它那隐忍的样子,想必曾经不可避免地遭受过山洪的蹂躏,从陡坎断面清清楚楚地看出几十公分厚的土层下覆盖着深不见底的砂砾。但尽管如此,它依然是这里的耕地。每年春天,农人一样要精细耕作,像是伺候一个产妇那样悉心。在他们投向土地的每一粒种子中,都充满了希冀,盼它们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中长大,然后慢慢成熟。厚道的土地虽然耕土瘠薄了些,但她既已怀就了农人的种子,就决意不能亏待他们。在雨水和阳光的配合下,竭尽心力地把那些种子焐热,催芽,再鼓励它们从自我的怀抱中挣脱出去,见阳光,经风雨,去报答与土地相濡以沫的农人。

万物的发生似乎都是一样,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

就在谷雨刚刚过去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场古老的“活剧”,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土地从长夜中苏醒,山麓开始泛青,一对农民夫妇开始了与土地的“交欢”。他们一前一后默契地配合着,平静且坚韧,丈夫扛着犁辕,妻子把扶着犁铧,艰难地把土地一条一条地划开。这样的场景,在机械化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它是农耕历史的活态化石,早该归于博物馆里。但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心酸。这对夫妇不是在为我们演示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而是要从这块土地上获得生活的营养。土地被一垄垄地剖开后,妻子将一粒粒葵花种子不远不近地撒了进去,手起手落的刹那,竟没有一粒被抛在垄外。葵花种子东倒西歪地躺在地垄里,等待一场春雨的催生。

种子被撒到地里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土地似乎恢复了平静,那种古老的种植方式也暂时被收藏起来。这段时间,我们天天从省道上经过,却渐渐忘记了土层下面的种子,而更加关注田边那些粉嫩的杏花,一天一个样子地开放。但是,土地的平静是表面的。就像那对夫妇,虽然没有再出现在这块土地中,但那些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底开始复活一样,在土地的表层下面,所有葵花种子都从冬眠中醒了过来,在一场春雨的浸润下开始吸胀、膨发。肿肿的,大大的,相互推搡挤占着地下空间。长成胚芽后奋力挤出了地面。除了那对夫妇,种子演变的声势对于其他人而言,都是悄然无声毫无感觉的,尽管它们在破土的刹那,迎逢了滚动的春雷。但在农夫的心里,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次庄严的祭礼,无数生命开始鲜活,遥远的希望露出曙光。葵苗终于不负时节,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出落得俊秀挺拔。它们目不转睛旁若无人,它们乐此不疲,即使阴云蔽日,也能循着太阳的轨迹从东到西地摇移。在这条川道上,它们的绽放成了这个时节最美的风景。

春耕以后的土地,大致没有两样,但几天不见就像换了新装,尤其盛夏雨水的轮番登场,却已经把万物泼成了绿色。在省道上骑行,哪还能分得清楚其中物种的不同。但葵园却夺人眼目地跳了出来,也使得那对农民夫妇春耕的场景重又浮现眼前。白裙紫带在黄花绿叶间飘舞,绿绮绛纨于蝶舞蜂飞中灿烂,原本朴素的田园在这盛夏时节因了省道的沟通而繁华生色,但这里唯独少了他们的身影。他们此时,在这个农闲的时节应该适有闲情,坐在村边的空地上静听鸟叫蝉鸣,或是脸上盖着一顶泛黑的草帽做做白日美梦,也不管葵花长成什么样子,任其与那些女人在烈日下争芳斗艳。他们深谙葵园的繁华只不过是季节中的一抹丹曦,怎能抵得过金秋田园的斑斓?在他草帽下的金梦中,早已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中秋一过,葵园埂上的各色野菊花开得正盛,但葵花却渐渐苍老下去,大部分葵叶已经泛黄打卷,靠近地面的叶子干枯得在秋风中哗哗作响。葵花成熟了,它的朝向早已在某一时刻固定在了东方,没有了倾阳的激情,只有向地的沉默。它因承受不住葵花盘的重力而垂首大地,既以饱满的果实回馈了农人,又以固定的方向记录着岁月,更以感恩的情怀向大地致以崇高的敬礼!

几天以后,那对农民夫妇出现在了葵园。丈夫穿了一身绿色迷彩服,妻子上着暗红色罩衣,下着深蓝色裤子,竟然都还是春耕时的装束,好像他们一直未曾离开过葵园。他们面颊绯红又暗含喜悦,双双手执镰刀,就像当年开犁一样,步履稳健地走向葵园。

这是他们自己的葵园,他们只有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才有更足的底气和自信。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种子“报答与土地相濡以沫的农人”,将种子、土地、农人关联在一起,写出了三者如纽带般不可分割的情感联系。

B.文章认为在葵园土地上演的古老的“活剧”,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心酸”,揭示农人生产和生存的环境,体现出人文情怀。

C.文章用“从冬眠中醒过来”“相互推搡挤占着地下空间”等来形容葵种,赋予其人格特征,表达葵种想要破土而出的急切。

D.文章写葵花老去、葵叶干枯,“承受不住重力而垂首”并“向地的沉默”,流露出向日葵那种走到了生命尽头的伤感之情。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大量的笔墨写土地的贫瘠,欲扬先抑,写出葵种生长环境的恶劣,同时也为下文叙述农人在葵园种植葵种做铺垫。

B.文章第三段写栽种葵种的细节,用了“剖开”“撒”“起”“落”“抛在”等动词,凸显栽种动作的娴熟,暗示农人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

C.文章结尾写农民夫妇又出现在葵园的穿着和春耕时一样,意在表明他们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含蓄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

D.文章主要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句式灵活多变,感情深沉真挚,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内涵。

6.请从葵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说明农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7.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情景互寄”,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何以“葵园”为题。

2022届高考考点:散文标题含义易错题(3)(试题版)答案

一、任林举《山的意念》

1.(6分)阐释:山的意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山中生灵的爱与滋养:一是理性公正,以扼杀生命为手段,借此警醒山中生灵和人类。(4分)感悟:我们要敬畏自然,以山的方式去理解生命的生长和死亡。(2分)(扣住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推理】

(1)阐释:山的意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山中生灵的爱与滋养:一是理性公正,以扼杀生命为手段,借此警醒山中生灵和人类。

(2)感悟:我们要敬畏自然,以山的方式去理解生命的生长和死亡。

二、星竹《永远的陷阱》

2.西布罗族人和丁尼族人世代不变的捕猎陷阱。如今世界上的许多诱骗,许多陷阱,还都是古老的,原始的,但却经久不衰。人们内心深处的贪欲是永远的陷阱。

三、刘亮程《柴禾》

3.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要回归原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第段,搬家时剩下的柴禾“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第段,“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第段,“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

四、李沐心《葵园》

4.D【解析】D.“伤感之情”错,结合原文“它因承受不住葵花盘的重力而垂首大地,既以饱满的果实回馈了农人,又以固定的方向记录着岁月,更以感恩的情怀向大地致以崇高的敬礼”可知,表达了对向日葵的敬佩之情。故选D。

5.C【解析】C.“含蓄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错,文章结尾写农民夫妇又出现在葵园的穿着和春耕时一样是对他们的底气和自信的赞美和敬佩。

6.谷雨刚过,播撒葵种,农人内心平静且坚韧;春雨洗礼,葵种萌芽,农人内心萌发希望,充满期待;盛夏时节,葵花盛开,农人悠闲自信与对丰收的渴望;中秋过后,葵花成熟,农人丰收的喜悦与内心的踏实。

【解析】结合“就在谷雨刚刚过去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场古老的‘活剧’,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土地从长夜中苏醒,山麓开始泛青,一对农民夫妇开始了与土地的‘交欢’。他们一前一后默契地配合着,平静且坚韧,丈夫扛着犁辕,妻子把扶着犁铧,艰难地把土地一条一条地划开”可以概括答案要点;结合“就像那对夫妇,虽然没有再出现在这块土地中,但那些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底开始复活一样,在土地的表层下面,所有葵花种子都从冬眠中醒了过来,在一场春雨的浸润下开始吸胀、膨发。肿肿的,大大的,相互推搡挤占着地下空间。长成胚芽后奋力挤出了地面”可以概括答案要点;结合“春耕以后的土地,大致没有两样,但几天不见就像换了新装,尤其盛夏雨水的轮番登场,却已经把万物泼成了绿色。在省道上骑行,哪还能分得清楚其中物种的不同。但葵园却夺人眼目地跳了出来,也使得那对农民夫妇春耕的场景重又浮现眼前。白裙紫带在黄花绿叶间飘舞,绿绮绛纨于蝶舞蜂飞中灿烂,原本朴素的田园在这盛夏时节因了省道的沟通而繁华生色”可以概括答案要点;结合“中秋一过,葵园埂上的各色野菊花开得正盛,但葵花却渐渐苍老下去,大部分葵叶已经泛黄打卷,靠近地面的叶子干枯得在秋风中哗哗作响。葵花成熟了,它的朝向早已在某一时刻固定在了东方,没有了倾阳的激情,只有向地的沉默。它因承受不住葵花盘的重力而垂首大地,既以饱满的果实回馈了农人,又以固定的方向记录着岁月,更以感恩的情怀向大地致以崇高的敬礼”可以概括答案要点。

7.(1)景:葵园是葵种生存生长的环境,从萌芽到成熟,在葵园中展现不同景观;葵园又是农人劳作的场地,从播种到收获,烙印农人辛勤劳作的场景。

(2)情:葵园是将种子和农人交织在一起的场所,孕育滋养生命,是农人精神寄托的园地;以“葵园”为题,是对脚踏实地、劳有所获的赞美,更是对坚韧向上的生命力量的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