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四大吝啬鬼(历史上的吝啬鬼)

2023-04-04T13:10:22

吝啬,方言“抠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时候有一位财主,视财如命,去寺庙进香的时候看到庙门上刷的金粉,他就想抠下来带走,就有了抠门这个词。二是,说有个人就连门把手都舍不得装,开门的时候不得不用手去抠门缝,于是就有了抠门一词。这两种说法,我们也不知道真假,但是说的还是比较形象的。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十个吝啬鬼:

一、曹洪

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曹魏时期的名将。早年就跟随曹操起兵讨饭董卓,在与袁绍大战中,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在曹操征伐天下过程中屡立战功,被封为都护将军。曹洪凭借着宗亲的身份,聚敛了大笔财富而且极其吝啬,曹操都曾说过,我的财富都比不上曹洪的。

曹丕继位后,曹洪被封卫将军,后转任骠骑将军,初封野王侯,后改封都阳侯。正是因为曹洪的吝啬,也险些要了他的命。事情是这样的:

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向曹洪借一百匹绢,但是却被吝啬的曹洪百般推辞拒绝了,所以曹丕一直怀恨在心。等到曹丕登基,正好赶上曹洪的门客犯了事,曹丕就借机将曹洪下狱,想要杀了他,最后要不是太后求情,曹洪就要为他的吝啬拿性命来买单了。

二、王戎

王戎,字濬冲,魏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成语“卿卿我我”的典故就出自王戎,王戎的妻子经常以“卿”来称呼王戎(按照周礼,古代妇人应该以“君”来称呼夫,“卿”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就是造就这一浪漫词语的一代名士,确实一个实实在在的吝啬鬼。《世说新语》中记载有四件事可以说明王戎的贪财吝啬到了何种程度:

王戎的家里面有长得很好的李子树,他想要拿李子去卖,但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将核钻坏了再卖。

王戎的侄子要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只是送了一件单薄的衣服作为贺礼,等到结完婚之后,居然又给要了回来!

王戎就是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是如此,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借给亲家几万钱,很久没有还,等到女儿回来省亲的时候,王戎就很不高兴,直到还了钱之后才高兴起来。

王戎喜欢在夜里和自己的夫人在床上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每天都是如此。这四件事都让当时的人认为王戎的吝啬之症已经无药可救了,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他身处乱世之中的避祸之道。

三、周札

周札,字宣季,东晋将领,平西将军周处的儿子。在西晋末年,周氏是江东最显赫的武力宗族,等到了周札这一代,一门出了五位公侯,在江南士族中的地位极高。这使得当时权倾天下的王敦开始猜忌,于是悄悄联合江南的其他士族共同讨伐周札。

等到周札收到消息的时候,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仓促之间只聚集了数百人出城迎战。

周札生性贪财,性格吝啬,平时总是以敛财为第一要务,就是在王敦已经打到家门口的时候,周札仍然舍不得将库房里存着的精良的武器装备给将士,而是分发给将士们劣质的兵器,将士们见周札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还这么吝啬,都不愿意再为他卖命了,所以刚交战就溃不成军,周札也战败被杀了,周氏一族也被屠戮殆尽。

四、萧纪

萧纪,字世询,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八个儿子。萧纪从小就勤奋好学,很有文采,做事也有主见,深受梁武帝的喜爱,按理说这样的出身不应该太在意钱财,但是萧纪偏偏是个极其吝啬的人,一点点小钱都要算计。

萧纪奉命经略蜀地,先后开辟了宁州、越巂(xī)两地,与吐谷浑通商,劝课农桑,积累了大量钱财,本来可以成就霸业的,就是因为吝啬的小毛病,最后功败垂成。

史书记载,南梁“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萧纪不甘心只割据一方,想问鼎天下,于是将全部的钱财熔铸成一斤重的金饼1万个,银饼5万个,悬挂在军营上方,激励将士。重赏之下,确有成效,萧纪的大军取得了数次大胜,可萧纪又舍不得将这些金银赏给将士们了,这样反复几次,谁都不傻,知道萧纪只是画个大饼罢了,最终导致军心大乱,萧纪兵败如山倒,父子二人皆死于乱军之中。

五、元宗逵

元宗逵,唐朝人,官至果州司马。

《大唐新语》记载:元宗逵家中有一个婢女死了,于是吩咐管家说:“我家的这位婢女已经在家里做很长时间了,应该为她找一口棺材入殓出殡才对。但是我刚刚来到这里不久,家里还很穷,买不起新的棺材,你去买一口能用的就行。你也没必要说是给我家买的,只说是你们家里要买的就是了。”

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在笑话这个司马也太抠了,成为了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六、郑仁凯

郑仁凯,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官至密、毫二州刺史。

郑仁凯在做刺史的时候,有一天家中的小厮央求他给买一双鞋,郑仁凯曰:“阿翁为汝经营鞋。”看本老爷给你找一双鞋来。不一会儿,就看见门房穿着一双新鞋走了进来,郑仁凯故意让门房拖鞋上树去把鸟窝掏下来。等到门房上树后,郑仁凯悄悄让小厮偷穿走了门房的鞋,等到门房下了树,却四处找不到自己的鞋,最后只好光着脚走了。

事后,郑仁凯居然还引以为豪,觉得做了不得了的事,这吝啬的程度也是没谁了。

七、韦庄

韦庄,字端己,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五代时期前蜀宰相。

韦庄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很高,在中国诗词史上有重要地位。而韦庄的吝啬也同样像他的诗词一样有名。例如,韦庄每次做饭的时候,下多少米都是定量的;炒多少菜都是称量好的;就连炒肉,少了一片都知道!

相传,韦庄有一个儿子,在八岁的时候夭折了,入殓的时候,妻子想要给孩子穿上生前最喜欢的衣服,但却被韦庄扒了下来。只是用孩子睡觉时候垫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而在埋完之后,居然还把草席拿回来了!这种吝啬已经近乎病态了。

八、张允

张允,五代后汉时期的官员,历任推官、监察御史、吏部侍郎等职。

张允也是以吝啬而著称的人,就算是对待妻子也是如此,张允自己掌握着财政大权,不会多给妻子一分钱。甚至害怕妻子偷偷拿钱出来用,就把所有的钥匙都挂在自己身上,走起路来叮当乱响,像个女人似的。

等到后周太祖郭威兵变后,张允被士兵追赶,拼命逃到了一间破庙里躲藏,但是随身的钥匙都被抢了,等到张允回到家后,发现家里早就被抢空了,结果心如刀绞,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了。

九、李越

李越,明朝人,曾任蔡州上蔡县令。

李越这个人倒是不贪财,但是吝啬、小气确是出了名的,很多事情都让人十分费解。李越他们家一年到头也不买一回肉,只有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时候,才会到卖肉的地方去借一块熟肉用来祭祀,再拿几个小碟子放上几枚铜钱,就这样祭祀祖先。

在祭拜的时候,说到:“酒是我用俸禄买的;肉是在店铺借的;水果太贵了,就用几枚铜钱代替了吧!(希望老祖宗真的不会怪罪吧!)”等到祭祀完了后,还得把熟肉赶紧还回店里去呢,要是晚了,坏了可是要赔的。被世人笑话也无所谓了。

十、汤斌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的政治家、理学家,官至工部尚书。汤斌一生清正廉洁,是当时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被尊为“理学名臣”。

汤斌自从踏入仕途之日起,一直克己省身,就算是做了江苏巡抚也是过着清贫的生活,每一餐都有一道菜“豆腐汤”。

汤斌不仅对待自己吝啬,对待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就连他的妻子身上穿的棉袄都是破洞透绒的。再有就是根据文献记载,有一天汤斌在检查家中账目的时候,发现居然有人买了一只鸡,于是就问管家:“是谁买的鸡?”管家回答是公子汤溥所为后,汤斌大怒,把儿子汤溥叫来,罚跪在庭院中,斥责道:“你以为江苏的鸡像河南老家那边一样便宜吗?你想吃鸡,就回老家去吧!”最后将汤溥赶回了河南老家。(最后想弱弱的问一句,回去的路费不算在内吗?)